鄠县新志

发布:admin2025-06-08 01:17:31 1338条浏览分类:世界杯直播网

鄠县新志卷之六才学

书馆含

选举第七

鄠邑之士与选举者宋以前不可知矣按宋史建隆中杨

砺举进士第一砺季子嵎至道初刊校真宗储邸书籍赐

进士出身直史馆至祠部郎中又按旧志元张云翼举乡

试除知鄠县迁同州同知宋元间此三人外无可考而志

者自明以来其科贡始得详焉而旧志宣德间有司以县

学增广生一作监生李翼姿貌魁伟明习政务可堪任用应诏

授四川布政司理问迁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此又选

举之不由科贡者故分志之

科明洪武时七人成化欫杨贯左崔敬

进士有传李庸闻励志无杨义

任敏官省刘楫御史

永乐时十六人张贤转王瑀齐勉魏溥

知林巍米懋江县律孙礼朱让赵善

高本蠡县葛俨牛安洧川知县张振府杨健

崔瑛戌辽东会赦归

冯俊

按通省志永乐六年戊子一人张铬十二年甲午一人李

濬县旧志俱无而省志及县旧志成化间又俱有张

铭或系一人或系二人更无所考姑两存之

宣德十年乙卯二人赵升

景泰时六人阎徽翼城王旻何春郝贵蒲县祁彬王

天顺时二人山浩王通科夏

成化时八人张杰传张铭军民府魏杰李

俨刘永安蓟州知州戴县任伯进

同都无王儒卯科有传

宏治时五人二年巳酉一人王九思儒辰进士有传八年乙卯

郎县新志

二人王佑定知县侯仁安阳十四年辛酉

一人王九峰十七年甲子一人王九叙儒中

子有

正德时三人二年丁卯一人李复性五年庚

午一人张翼县八年癸酉一人王瀛

嘉靖时四人十六年丁西一人张绍芳二十五年丙午

一人张楠有三十七年戊午一人王惟康四十三年

甲子一人王惟藩

隆庆时四人元年丁卯三人韩讷县陈思孝

县张初四年庚午一人魏奉璋

万历时七人四年丙子一人张缵芳十六年戊子一人王

睺二十五年丁酉二人韩化叚遇征二十八年庚子一人

韩期维传三十一年癸卯一人郑养性三十七年

巳酉一人张宏襟有传

天启时二人四年甲子一人吴攀桂七年丁卯一人陈治

崇正十二年巳卯一人张宏祚传

国朝顺治时五人十一年申午一人陈𪼋进士有传十四年

丁酉三人张国瑜宏襟子有传骞账飞有传焦桐传十七

斤忘

年庚子一人马景瑞

康熙时十三人二年癸卯二人王那孙癸有传王之勋

二十三年甲子二人王卵生王孙谋第九有传

二十九年庚午一人王开生有传四十一年壬午一人吴宗

绪四十四年乙酉二人李梦弼刘丹书五十二年癸

巳一人张生寅五十三年甲午三人张又载经宋薪有传李

国璠李振年五十九年庚子一人王绶

雍正时九人元年癸卯三人贺从有传高三聘刘经邦盐塲

大使二年甲辰二人刘景文王兰若四年丙午一人张𫄧七

年巳酉一人张慎仪十三年乙卯二人王莪任巨

乾隆元年至三十年十五人六年辛酉一人王思周韩城

九年甲子二人刘思聪张茂绩十二年丁

卯一人王云从我十五年庚午一人王可重十七年壬申

一人王景濬十八年癸西三人满乃忠刘创业杨

天相二十一年丙子二人张云裳二十四年巳卯二人贾

自公有传刘光第二十五年庚辰一

人万邦宁五名二十七年壬午一人赵重华三十年乙酉一

人杨士楷

贡明百四十有四人郭仪𭁵端官关英鼾殳

焦容骑卫段成吏目阎信王凤

雩果

县王琰有传吴焕李郁李敏马骥清苑

史杨本贺谅郭进

史刘坤吉州赵达丞谢鹏李颙刘

黼杨𮋉县刘芳白尔萧敬宗日照县丞安盘邵虎

王彦昭事冯昱崔论冯真事朱升

卢福王冲有传彭志石怀玉安仁督府都事

王贤王成刘洁目张志徐杰

王彦才武艺方伯高俊

王仲义焦亮簿赵孟儒

王弼州卫训导使赵逵州吏

目郭玉南部县邢平平定州人功多迁荥谕范瑄山西行者司都事

温敬县教曹钖王福至宏治

水卫马时敏刘腾

何淮导雷应时州升升

大杜森靳文举刘恩文水县训导冯志学

朱文易州训导张渊某县训导戴宠完县主簿严尚文王

崇惠褡州卫经历谭文会剑州训导张东中江知县邢𭁵愚刘体仁

巴县主簿张汝猷有传范永胜李成德邢启愚

受釆导魏景翼经历何谱城县丞靳子奇训导

武略学正赵文成邢化愚巩伯学王麒杨腾

雩则新志卷之六五

远巴州训导王九韶焱城教谕王廷琏沁阳教谕王九泽

氏族韩府纪善杨汝清有传温世锦导刘朝选

张蕃谕谭德隆导王语四十年山应瑞

长山训导焦心逸范珂孟县训导童朝范璁张鹏庆阳署县洋县教谕学

玉渡安定教谕王惟中西万泉知县曹进忠刘思

慧曹闻诗刘渤朱光祖武穆

邢大需训导王惟肖罗秀士历石宝玉魏奉

笴有传王德猷恩罗宁张璞

正西投巩鸣商府训导教谕马循河南郑州训导补范

尚志训导升宜君教谕戴义张𭤰刘庄胀希载张大

鹏张孟节刘九成张本端王士武奋扬有传石会唯彭好问

杨希震𬮱启业陈治体刘惟正

张宏毅魏翓

国朝顺治元年至雍正十三年六十八人

焉王乐谏令石宗莪段行素史质傅仪张辉白

自修张珠杨辙萧之藩

刘攀龙范葵王国卿屈之伸鲁𬳶刘汝翰

刘但魏惟紫王敏任福理问署篆张国璧

司天经张我智有传张宗程霍九法郿县

训导雷惊世石臻张国琦程世贤传王任生王

邽传张国华传王闰生刘龙洲王三宥张振翼郭

统骞迅飞刘缵武郑体屈绍祖王祈陈台星魏震一陈

辅扆石元亮赵之玉王迈恩拔潘茂文邱备陈珍王之骥

刘奉宣陈洪清水赵珩恩拔刘元亨杜天培王纬巳卯副榜王勍

拔有传刘瑜二年杜之蔚年王昆杽阎为楫七王功

传王大鹏榜刘芳勇年邱学濬年何骏誉年赵

崇信涿

乾隆元年至四十一年三十二人马腾龙魏权刘

攀龙三导王可重解必昌伍满乃忠程抟

陆魏枢高其品十一年靳维新张涵沄

年畅芳声王廷栋十五年马𬭎程可权年

贾自公乔受年癸酉副榜傅怀瑾十九年吉芳二十一年现任宁远训导刘

汉良张兰巳卯副榜刘尔元五年司晋七年杨灿二十

贡焦本立午副榜陈乃抱九年王师和

杨性年王师智宁又武年王师廉五年

张儒贡张佩象年阎辅辉张卓选

以例准入岁贡者附后

国朝陈于京王景曾李梦飞缺张家声

深李翰英姬缵祖温九楷崔丁绪杨九

戬附生陈宪章由附生

雩县新志卷之六

例贡监捐职者明二人王廷珙杨相杨钺

国朝程世典丞张缵芳考选县丞常致中谕李梦熊

缺张大烈县丞马尔良

罗志选州同王师友选州同

张崇耀卫千总职

由生员捐监生未捐职者

国朝刘辑瑞工景且李芳兰杨焕韩隆

掾吏明李让簿屈存懿王寅王宰张大

国朝宋运昌司狱高选史茂芳向文教

杨凤鸣驿丞何起鳌

武科明崇正九年一人王天良延绥守备

国朝顺治时旧志二十一人今按通省志增入五人二年

乙酉五人刘承宗备张延圣陈俊英

张永清贾聘五年戊子四人霍宏毅

石文室阳卫守备刘允昌旧志无刘之彪科八年

辛卯一人杨振英十一年甲午六人骞稳张宏士山东

杨振华石忠郑养志科王国章进士十四

年丁酉三人杨韬骞凤飞宗方泽泽十七年庚子

七人韩治岐王驭世省志无魏隆光孙允彰樊入圣贾云程

贺三奇

康熙时二十人五年丙午二人叚荣体刘之麟八年巳酉

四人单永烈进士守备刘紫电刘耀祖刘选十一年壬子

五人朱元文程世宪单永倬张学渠杨超二十年辛酉二

人马琯张效渠二十三年甲子二人张景弇韩西周二十

六年丁卯一人郭绩三十五年丙子一人魏臣三十八年

巳卯一人罗名爵守备五十三年甲午一入严而泰乡饮

五十九年庚子一人王俊彦

雍正时五人二年甲辰一人陈迪七年巳酉三人何常师

何永超阎梦麟十年壬子一人王处泰

乾隆元年至三十九年二十五人元年丙辰一人杨作栋

镇标三年戊午四人张大谟备李执中

高应举高履中九年甲子一人陈自新

十五年庚午一人辛士元十七

年壬申二人张景清十八年癸酉一人山廷秀

二十一年丙子一人南可会千总二十四年巳卯二人王

仁惠贾自俊二十五年庚辰一人陶思敬三

十年之酉二人张士英贾自隆三十三年戊子五人李生

薰李中桂董九德陈大吕陈恺三十五

年庚寅一人陈秉礼三十六年辛卯二人阎成恩贾升泰

三十九年甲午二人孙应朝韩绳祖

武职附王平程明顺程熙昌

劳绩以随征都张前美南左调镇

贾士威兴武营游击林凤霄府守备马玉白安营千

封赠明李克成曰张宣

右布赵泰全都王儒封

文翰林九峰王寅

主客

郎中

国朝王寄程学贵诘

程大绅赠怀辅圣县

贾文性康熙二十三士威兴武贾修真以孙

贾琦大夫

武德将罗植

孝子王忻府征

士王心敬府贺抱珍

刘盘李兰秀

赠武李宗和杨世谟

杨璥郎江西南赣镇后营王帝臣

𨸙系

雱𠜴亲动

贵敕赠武信佐郎刘丹书貤赠儒

刘元龙太常

杂记第八

杂记者记前七篇所溃耳或以事之先后为次或以言之

先后为次不槪以七篇之次为次也故曰杂然不雅训者

弗滥记

程邑按大雅皇矣之诗言文王自阮疆伐密曰度其鲜原

居岐之阳在渭之将集传云相其高原而徙都焉所谓程

邑也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府咸阳县此说甚

碓而濮氏于常武篇二章王谓卿士命程伯休父之程注

云程地在丰畿内与皇矣诗文义不合旧志录之姑存一

说可矣

诗大雅韩奕三章曰韩侯出祖出宿于屠集传屠地名或

曰即杜也此杜当指杜县而鄠旧志亦录焉姑存之至旧

志所载毕原马融曰毕文王墓地名也孟子集注异郢近

丰镐今有文王墓未尝谓在丰邑而志谓鄠县王季所治

毕地非高原殊不可解

文武庙周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

则至于丰蔡传文武庙在焉成王至丰以宅洛之事告庙

盺志

左传富辰曰酆文之昭也竹书纪年云成王十九年黜酆

周顷王五年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崇急秦必救

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见左传

史记秦本纪云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

前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

史记孝景

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

期门之号自此始微行以夜漏下十刻乃出常称平阳侯

旦明八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鹜禾稼稻粳之

地民皆号呼骂詈相聚自言鄠杜令令往欲谒平阳侯诸

骑欲击鞭之令大怒使吏呵止猎者数骑见留乃示以乘

舆物久之乃得去

东方朔谏除上林苑疏

属县

臣闻谦逊静悫天表之应应之以福骄溢靡丽

天表之应应之以异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弋猎之

处恐其不广也如天不为变则三辅之地尽可以为苑何

必盩𨳳鄠杜乎奢侈越制天为之变上林虽小臣尚以为

雩县新志

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岍

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汉兴去三河之地止灞浐以

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

兼山东者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柘异物之类

不可胜原言说其本根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

粳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

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其价亩一

金今规以为苑绝陂池水泽之利而取民膏𭨮之地上乏

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榖是其

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长养麋鹿广狐兔之苑大虎

狼之墟又坏人塳墓发人室庐令幼弱怀土而思耆老泣

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却也而营之垣而有之骑驰东西

车骛南北又有深沟大渠夫一日之乐不不当足以

危无隄限也之舆是其不可三也故务苑囿之大不恤农时

非所以强国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

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

忘生触死𫐪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

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中大

后汉初平二年董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见三国志魏

雩县新志卷之

书董卓传

晋书成帝咸康三年安定妖人侯子光易姓名

为李子杨游于鄠县爰赤眉家颇见其妖状聚众数千人

于杜南山下作乱赵将石广击斩之

咸康九年冬秦寇鄠陷之清河王发与左卫将

军飞克鄠斩刘珍夏侯显见十六国春秋

县旧志隋唐间星陨于鄠人家园中化为巨石后移府城

九耀街唐时举人就试以铁钉钉下去声之验其中否后复

置藩署以卜官曰官清者钉入之又曰官大者钉入之否

前弗入因号定官石督学陈公有颂载碑

赵崡石墨𫔔华跋草堂寺石刻隋李渊为子世民祈疾记

云此唐高祖也记称郑州剌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

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捐敬造石碑像二铺愿此功

德资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德兴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一

心供养后署大业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时太宗才九岁耳

而史称高祖为燕陇岐三州剌史不曰郑州此亦可以证

史之阙

旧志草堂石刻唐太宗赞罗什法师诗云秦朝朗现圣人

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𬙆经

文成金玉知无朽舌吐兰芳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

雩县新卷之六

余明月草青青

石墨镌华又跋草堂寺唐吴通微书楚金禅师碑云吴通

微为学士工行草然有讥其近吏者此碑清圆婉逸虽钩

磔小减而亦微有晋之丰度观者当自得之学

又跋草堂寺唐裴休书圭峰禅师碑云此碑裴相公休撰

并书法全出欧阳信本而痩劲不及也当时柳诚悬书名

动一时乃任篆休自任书亦信能书矣余不敏窃谓此固

当胜柳书

旧志唐僧无可志姓草堂赠圭峰禅师诗云绝壑

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高顶草云隐下方灯朝满倾心

客溪连学道僧半旬持二食此事有谁能又题青龙寺纵

公房云从谁得法印不离上方传夕磬城霜下寒房竹月

圆烟残衰木畔客住积云边未隐沧州去时来于此禅又

寄青龙寺原上人云敛屦八寒竹安禅过漏声高杉残子

落深井冻痕生罢磬风枝动县灯雪屋明何当招我宿乘

月上方行

唐申欢不知何许人开元中进士张佐尝遇鄠杠逆旅乘

青驴背鹿革囊言扶风人生宇文周时见全唐诗

唐宁王天宝中尝猎于鄠搜林

麓见茂草中一柜扃锁甚固发视之乃一少女也问之言

云县亲志之

姓莫氏叔伯生居遇贼贼中二侩劫我至此王命载之后

乘时适获二生熊遂置柜中扃之如故而去越二日二僧

以柜舁之鄠逆旅舍中夜久腷平入声膊膊殴有声翌

日主人怪僧不起撤户视之一熊冲人而立二僧骸骨露

焉上知之大笑莫氏表入宫为才人能为秦声当时号莫

才人啭焉

唐书宗室世系表大郑王房有鄠令丰士

唐苏颋扈从鄠杜诗云翠辇虹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

名云山一一看皆异竹树丛丛画不成羽骑将过持袂拂

香车欲度卷帘行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扈圣明

唐岑参甫荐累迁

诗二首沣头

送蒋侯云君住沣水北我家沣水西两乡见乔木五里闻

鸣鸡饮酒溪风过弹棋山月低徒闻蒋生迳尔去谁相携

又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云回风度雨渭城西

细草新花踏作泥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愁

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

春酒正堪携

李白诗二首望终南山寄紫闻隐者云出门见南山引领

意无限秀召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𧺝天际自舒

𭄆县新志六

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𪩘君

子有所思行云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

阙罗北极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银河清横天流

不息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

绝域伊皋运元化卫霍轮筋力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通

矣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东海金何会西飞匿无作

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唐代宗广德元年冬十二月筑城于鄠县及中渭桥屯兵

以备吐蕃以雒奉先为鄠县筑城使遂将其兵见通鉴

唐武宗会昌四年冬十月帝猎于鄠县见本纪

唐高骈寄鄠杜李遂良诗云小隐堪忘世上情可能体梦

入重城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名律后生吟社客归秦

渡晚醉乡渔去渼陂情春来不得山中信尽日无人傍水

行又李洞题鄠南李生舍诗云圭峰秋后夜乱叶落寒虚

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云深猿盗粟当作栗雨霁蚁沾蔬

只隔门前水如同万里余

唐韦庄鄠杜旧居诗云再到山阳事事非谷云溪鸟尚依

依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秋雨几家红稻熟

野塘何处锦鳞肥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又

云一径寻村渡碧溪稻花香满禾千畦云中寺远磬难识

竹里巢深鸟易迷紫菊乱开连井合红榴初绽拂檐低归

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新唐书孝友列传序云唐时陈藏器著本草拾遗谓人肉

治羸疾自是民间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进有京兆

张阿九赵言及奉天赵正言滑清泌等或给帛或旌表门

闾皆名在国史善乎韩愈之论也曰父母疾烹药饵以是

为孝未闻毁肢体者也苟不伤义则圣贤先众而为之是

不幸因而且死则毁伤灭绝之罪有归矣安可旌其门以

表异之虽然委巷之陋非有学术礼义之资能忘身以及

其亲出于诚心亦足称者故列十七八焉

韩昌黎鄠人对曰鄠有以孝为旌门者乃本其自于鄠人

曰彼自剔骨以奉母疾瘳大夫以闻其令尹令尹以闻其

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门使勿输赋以为后劝鄠大夫常曰

他邑有是人乎愈曰母疾则止于烹粉药石以为是未闻

毁伤支体以为养在教未闻有如此者苟不伤于义则圣

贤当先众而为之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则毁伤灭绝之罪

有归矣其为不孝得母甚乎苟有合孝之道又不当旌门

盖生人之所宜为曷足为异乎既以二家为孝是辨二邑

皆无孝矣以一身为孝是辨其祖父皆无孝矣然或陷于

危难能固其忠孝而不苟生之逆乱以是而死者乃旌表

门闫爵禄其子孙斯为为劝巳矧非是而希免输者乎曾

不以毁伤为罪灭绝为忧不腰于市而巳黩于政况复旌

其门

唐温庭筠进士

诗二首鄠郊别墅寄所知云持颐望平绿万景集所

思南塘过新雨百谷生容姿幽鸟不相知美人如何期徒

然委摇荡惆怅春风时又鄠杜郊居云槿篱芳援

近樵家陇麦青青一径斜寂莫游人寒食后夜来风甫送

梨花

韦应物诗七首寓居澧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云万木丛

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

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时忆故交那

得见晓排阊阖奉明恩又登西南冈卜居遇雨寻竹浪至

澧𤲬软平声岸萦带数里清流茂树云物可赏云登高创危

构林表见川流微雨飒巳至萧条川气秋下寻密竹尽忽

𦗒沙际游纡直水分野绵延稼盈畴寒花明废墟樵牧笑

榛邱云水成阴澹竹树更清幽适自恋佳赏复兹永日留

又澧上醉题寄涤武云芳园知夕燕西郊巳独还谁言不

同赏俱是醉花间又晚归澧川云凌雾朝阊阖落日返清

郎县沂志

作才十

川簪组方暂解临水二倏然昆弟忻来集童稚满眼前适

意在无事携手望秋田南岭横爽气高林绕遥阡野庐不

锄理翳翳起𮎰烟名秩斯逾分廉退媿不全巳想平门路

晨骑复言旋又澧上与幼遐月夜登西冈玩花云置酒临

高隅佳人自城阙巳玩满川花还看满川月花月方浩然

赏心何由歇又观沣水涨云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草

木盈川谷澶漫一平吞槎梗方弥泛涛沐亦洪翻北来往

泾渭所过无安源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舟人空敛棹

风波正自奔又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捧对忻然

非尘侣之所当服辄献诗代启云碧涧苍松五粒稀侵云

釆去露沾衣夜启群仙合𩅉药朝思俗侣寄将归道塲斋

戒今初服人事董膻巳觉非一望岚峰拜还使腰间铜印

与心违

唐徐元弼灵囿赋云代间秦余地仍周旧俯皇图之近域

有文王之古囿遥萦林麓之表远抱川原之秀沼莫辨于

穷流台靡遗于层构往往归鸟依依顾兽逄时之庆虽钟

思古之怀亦疚当昔周德资始𩅉台是新缭以斯囿洽其

至仁使刍牧毕入而矞狨皆驯目以灵知感通于异类大

其囿见惠洽于蒸人固以垂耿光本亭育无私公共而有

俟勿亟子来而以筑不麛不卵仁叶于羽毛以薪以蒸惠

昭于郊牧复露功博诚明𮍏深遂天性于物性即人心于

巳心白鸟不惊匪观于狎物非熊巳兆奚事于从禽嗟乎

遗址全平余风可挹想千古之纵未昧叹三代之英不及

犹欲恣窥临淹伫立微芒似隔乎烟水洒迤半临于井邑

见鱼跃想坎窞于众流闻鹿鸣访陂陀于原隰竟以阴壑

萧条𮎰榛寂寥无人试问有路通樵怅望风烟之景沉吟

黍稷之苖今国家以荣古为心宗周是继且欲储休祉降

嘉惠园苑资灵囿之规宫室拟灵台之制是以爱物之诚

溥好生之德均仁政潜施于上苑之内灵德巳播于率土

之滨然简阙游于暇日纵刍词于贱臣稽制度于圣王百

里犹小嗣风流于前古千载为邻

宋史杨砺传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

数日世宗人朝砺处僧舍梦古转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

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圭南向总三千余砺升

谒之最上者前有楼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巳名居首因请

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

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攺之端拱初授

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

尊也

斤只

通省志云际山大定寺在县东南晋魏武之始有李顺兴

者隐若此地诵金刚经聚叠瓦塔以记经数至隋大业中

乃以此地赐驸马尉迟安为柴主安尝见一老人素服谓

曰此古寺地何不再葺之安遂置寺因掘地得顺兴石像

焉县志云隋仁寿元年为居贤捧曰寺宋太平兴国三年

改今名金大定中再葺

吹笛生旧志云吹笛生者鄠人也祥符中范文正游终南

与邑人澶渊王镐道士海南周德宝临海屈元应游周精

于篆屈深于易皆善琴钨尝带小冠丞白纻跨百驴相与

萧做鄠礼之间开樽鸣法或醉或歌语未尝及荣利一日

相与宴坐圭峰之别墅暮山紫翠横绝天表乐甚巳月高

露下群动渐皇忽有笛声自西南依山而起上拂霄汉下

满林壑清风白发长烟不生听之天地人物洒然如在冰

壶中也范八大异之问镐吹笛者何人也镐曰此一书生

老且贫每风且夕辄操长笛奏数曲自娱如是者四十年

矣范太息往就之其人去不得见而反其后镐举进士中

甲第忽遘疾旅死周道士亲视药饵卒为饭含赍其柩行

哭于道中归葬之后范位通显宾客满坐钟鼓在庭白发

忧边对酒鲜欢遇周道士至涕下沾襟曰嗟乎安得如圭

峰月下倚高松听吹笛乎彼吹笛生何其远也

雩县二

程明道先生游鄠山诗序云仆自幼时已闻秦山多奇占

误有扈者尤复秀出常恨游赏无便嘉祐二年始应

举得官遂请于天官氏愿主簿书于是邑谓厌饫云山以

偿素志今到官几二年矣中间被符移奔走外干者三居

其二其一则簿书期会仓廥出入固无暇息惟白云特在

山面最为近邑尝乘问两至其余住处都未得往变化初

心辜负泉石五年二月初吉闻贰车晁公来游诸山先是

晁公见约同往会探吏失期二日早晁公以书见命始知

车骑巳留草堂走白邑大夫张君旧志作时民产有在山

麓者以罪没官府符方命量其租八之数因请以往鞭马

以至山而晁公巳由高观登紫阁还憩下院见待巳久遂奉

无陪西游经李氏五花庄息驾池上夜宿白云精舍诘旦晁

公酉首仆复企山东游紫阁登南山望仙掌回抵高观谷

探石穴窥石潭因周视所定田徜徉于花林水竹间夜止

草堂是晚雨气自西山来始虑不得徧诣诸境一

霎趑霁明旦入太平谷憩息于重云下院自入太平谷山

水益奇绝殆非人境石道甚巇下视可悸往往步乱石间

入长啸洞过虎溪西南下至重云阁访凤池观云顶凌霄

罗汉三峰登东岭望大顶积雪复东北来云际下深涧白

石磷磷于水间水声清冷可爱坐石掬水恋恋不能去者

雩则

久之遂宿大定寺凌晨登上方候日初上西望药山批眺

大顶千峰万峦目极无际下山缘东涧渡横桥复憩于重

云下院出谷游太平宫故基而归马上率尔口语往往成

诗章自入山至归凡凹曰得长短咏共十二篇姑存之以

志游览之次第云白云道中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

还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马上偶成身劳无补公

囊事心冗空令学业衰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𩫸

儿仙掌远相招萦纡渡石桥瞑云生涧底寒雨下山

腰树色千层乱天形一罅遥吏纷难久驻回首美渔樵

山闻说猕猴性颇灵相车来便满山迎鞭

羸到此何曾见始觉毛虫更世情高观谷轰雷叠鼓响前此

来自彤云翠蔼中洞壑积阴成气象鬼神凭暗弄威风喷

崖雨露千寻湿落石珠玑万颗红纵有虬龙难驻足还应

不是旱时功其竹盖将参差台殿绿云中四面

筼筜一径通曾读华阳真诰上神仙居在碧琳宫

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老仙笑我尘

劳久乞与云膏洗俗肠游重云久厌尘笼万虑昏喜寻泉石

暂清神目劳足倦深山里犹胜底眉对俗人

蔽行尽重云几曲山回头方见碧峰寒

天将仙掌都遮断元恐尘中俗眼看长啸岩东古寺

鄠其新之六二十匹

前三峰相倚势相连偶逢云静得窥日若有路通须近天

阴吹响雷生谷底老松如箸见崖颠结根不得居平地犹

与莲花远比肩云际山南药东边白阁西登临身共白云齐

上方顶上朝来望陡觉群峰四面低下山偶成襟裾三百绝尘

埃欲上篮舆首重回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

戏作邑令中春时节百花明

何必繁弦列管声借问近郊行乐地潢溪山水照人清心

闲不为管弦乐道胜岂因名利荣莫谓冗官难自适暇时

还得肆游行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任是榷

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有生得遇唐虞圣为政仍逢

守令贤纵得无能闲主簿嬉游不负艳阳天狱讼巳闻𡸊

滞雪田农还喜土膏匀只应野臾犹相笑不与溪山作主

康对山武功志张山甫偃师人熙宁间除武功主簿时朱

光庭簿万年程伯淳簿鄠三子者齐名关中号三杰焉

河间刘立之言明道先生释褐主永兴军鄠县簿永兴帅

府其出守皆禁密大臣待先生莫不尽礼见二程遗书附

游酢书明道行状后云张子厚视先生虽外兄弟之子而

虚心求益之意恳恳如不及逮先生之官犹以书抵扈以

定性不能不动致问先生为破其疑使内外动静道通为

一读其书可考而知也见二程遗书附录

上蔡谢氏曰学者须是胸怀摆脱得开始得有见明道先

生在鄠县作簿时有诗云主簿程遗书云淡风

轻近午天傍一作花随柳过前川时旁人不识予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看他胸怀直是好与曾点底事一般见

王蔡语录

旧志程颐洛阳人与兄颢讲学河南颢官鄠县簿颐尝从

兄入关所著有雍行录

章惇字子令题草堂云惇自长安率

苏君旦安君师孟至终南谒苏君轼因与苏游楼观五郡

延生大秦仙游旦师孟二君留终南因遂与二君过渼陂

渔于苏君旦之园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阁惇独至白阁

废寺还复宿草堂间过高观题名潭东石上且将宿百塔

登南五台与太一湫道华岩趋长安别二君而惇独东也

甲辰正月二十三日京兆章惇题题此书

又紫阁山诗云我生山水乡习得山中乐每观唐人诗梦

寐思紫阁欲为秦山行常苦道路邈君言旧曾游使我心

踊跃我今既西来二子滞天角云山空在眼诗酒乖侑酢

亲志卷之六二十六

谁题壁间诗岁久墨色薄人生定能几当此感离索积霭

浮青缺落日满嵓壑骊龙俨将驾顾我犹淹泊

李周李邵杨致祥种古弟诊联双桧云古寺列双桧森郁

欹檐角古高干若偃盖低枝罗翠幄周叶硬攒猬毛子圆

如雀壳诊盘根虽轮囷呈才终卓荦邵枯冬傲霜霰炎夏

宜雨雹致苍皮绕龙蛇危巅巢𬸚鹜古岁寒知后凋清风

致先觉周月㴠烟影孤雨溜苔藓驳诊愿逄繁辂用勿使

为榱桷致祥春姿笔工偷风韵溪虎学古松筠比节操虫鸟

敢蠹啄周黛色晚山分清香朝露濯诊李桃耻妖娆椅梧

羞龌龊致祥牺尊虽备仪真性恶剪斲古俗名强雌雄奇胜

重古朴周气势已千寻栽培从一握邵五松惭添位秦封

只殊渥

序云庆历中家君蒲尹集贤尉长安日尝与种太质昆仲

洎一二僚友游草堂有𦗒双桧之句厥后五年而处讷始

生又四十年处讷以左宣德郎来知鄠县事被府檄奉祠

高冠神更衣是寺历览壁间留题而墨迹具存焉因命刊

诸石以永其传云时元

祐壬申秋八月甲戌也

按李周字纯之冯翊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尉历官集贤殿

修撰种古字太质洛阳人与弟诊皆有将材父世衡卒古

为天兴尉累转西京左藏库副使至原路

都监历环庆永兴路铃辖又徙鄜隰二州

崇宁攺元三月十四日吴郡𫐐绎说之过草堂望终南山

题诗云两𠾐高插碧天寒虽得百风雪未乾谢屐自忘登

览倦草堂终日凭栏干

权鄠县事李章草堂逍遥寺诗云罗什留真嗣重扉掩碧

松邻僧来紫阁远泾接王略雨气晴光润庭阴午后浓依

稀祖师意瘦倚于枝节高冠神庙过消遥寺

谨刊宣德郎知

李𫘦人游终南山杂咏月渼陂三首云望极空蒙

清满怀更寻溃迹步高台曰斜林秒增光去风静山尖倒

影来其万顷澄澜春涨碧一川秀色瞑阴开坐中自有江

湖兴未放陂南画舸回其草堂三首云入门修竹耸琅玗

坐久香风拂画栏春色正浓双桧静朝光初上一峰寒

翠萦虚室尘襟阔冷逼疏𥧁夜梦残物外闲心殊未惬殷

勤重上白云端其又宿紫阁云石磴溪桥傍翠峦分明深

八尽图间远饶禅刹疑无景迥出群峰别有

山外微雨欲来云影乱轻风不断鸟声闲岚光

可是清人骨更待中宵一梦还又紫阁晚望云小雨初回

作春寒断崖𣦢立夕阳间一襟清兴无人语旋拂禅床卧

看山又云际院云蔽日芳林迷去路披蹊落叶露行踪转

嵓却见层峦出知是仙山第几重又宿重云寺云渐侵晚

景尤便静不出忙中岂殍闲休问骅骝与蛙黾会须投绂

老青山又重云道中海棠云万点梢头烂晓霞漫随闲卉

斗春华孤根自是生穷僻未必轻输别圃花又白云寺云

之六

蔽空秾缘门前路匝地疏苖户外村𫏐宿云房叩虚寂红

尘意味不堪论又长啸洞云两降壁立荃崖瘦二水湍急

宜怒浪翻云外不须求紫府祗应此景是桃源云李𫘦

之以

陈尧俊游草堂诗缺三字迹叩禅关古殿清虚桧影

闲客缺登临来此境僧谈兴废指前山醉闻溪留吟怀爽

坐对岚𠾐世虑闲佗日功成重游赏烟霞风物异尘寰

后序云故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陈公尧咨昔年

尝与元兄枢密相国尧叟仲兄参政侍郎尧佐

进修于杜曲别墅故于游息

之外未尝不赏心胜槪访古名蓝纪咏之诗多留精舍舜

俞偶诣于此因睹留题之什详其名即幼年未策大名所

称也且夫言乖粉板尘晦易朽名落野史得不悼哉谨传

于石庶永岁律景祐二年六月望日甥将仕郎试将作监

主簿王舜俞序

金赵闲闲秉文游草堂诗曰几家篱落掩

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

山其下马禾寻题壁字拂尘先读草堂碑平生最爱圭峰

老惟有裴公无愧辞其逍遥园后娑罗木曾见春秋几变

别落叶萧萧风雨夜却疑当日译经声其南山深锁翠微

之六二一才

宫寺在南山十里东祇怪朝来衣袖湿不知身在翠微中

南山常读退之诗未说烟云润色之要看山光如泼黛

更须留待雨晴时又游草堂寺诗曰凭君寄与草堂灵

我是无尘有发僧一见圭峰如旧识似缘曾继祖师灯

文以季冬

石墨镌华赵秉文金礼部尚书号闲闲居士尝为张大锡

序草书韵会云徘徊闲雅之容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拔

之气卓荦跌宕之志矫若游龙疾若惊蛇似邪而复直欲

断而还连千熊万状不可端倪亦闲中之一乐也觑此则

其白负可知而此诸诗草法颇似郑驸马心经王元美谓

不中素师作奴者然则闲闲其不免元章重嬯之诮平

明景泰二年四月初四曰敕西安府鄠县民侯峪曰国家

施仁养民为首尔能出麦豆三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

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

泛差役三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

钦哉故敕

宏治十三年陜西都御史熊翀等遣人献玉玺一云鄠县

民毛志学等于赵伦村泥河水滨所得其文曰受命于天

既受永昌玉色纯白微青背有螭纽周广一尺四寸厚二

了肵

寸翀等以为秦𡊑复出也事下礼部尚书傅瀚等覆自有

秦玺以来历代得丧存毁真赝之迹具载史籍今所进玺

其篆刻之文既与辍耕录等书模载鱼鸟篆文不同其螭

纽又与史传等书所记文盘五龙螭缺二角及旁刻魏隶

者不类且又与宋元所得之𡊑色各不同盖秦之旧玺更

历变故亡毁巳久今陜西所进与昔宋元所得疑皆后世

模仿秦玺而刻之者窃惟玺之为用以识文书防诈伪非

以为宝玩也自秦始皇得蓝田玉刻为𡊑汉以后传用之

自是转相因袭巧争力取意谓得此玺者乃以受天之命

否则歉然愧怍以为天命去之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为

轻重也故求不得则私为刻造务以欺人一或得之辄译

然以为秦玺君臣色喜交庆徧祀以夸示天下贻笑取讥

千载一律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神谟睿鉴高出千古不师

前代之刻制为一代之玺文必有义随事而施真足以为

圣子神孙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万世者矣列圣相承率

由祖训百余年来别无古玺而受命永昌之福愈隆俞盛

皇上大德懋昭天命匪懈圣躬万福宗社奠安正无俟𡊑

而得天之眷有足征者今此玺出于陜地乃遂以为天锡

圣符交献愉悦盖不自知其非耳宜姑藏之内府以备展

玩以彰圣德以正人心臣等不胜至愿上从之仍命薄赏

了系斤

马亲志卷之六十一

志学等白银五两

按明史傅瀚传宏泊十三年瀚代徐琼为礼部尚书陜四

巡抚熊翀以鄠县民所得玉玺来献以为秦𡊑蕧出也溺

率同列言秦玺完毁具载简册今所进玺形石篆红皆不

类盖后人仿为之且帝王受命在德不在玺太祖制六玺

列圣相承百三十余载天休滋至受命之符不在秦玺明

矣请姑藏内府帝是其言薄赏得玺者

王渼陂游南山记云正德庚辰春三月癸巳大复山人何

子仲默校士于鄠杜其暇约予游南山诸胜处云丙申南

行二十里抵金峰寺寺背山山下出泉伏流佛座下至院

甃也为井复伏流至门外达于平地为溪院内有时

灌卉木则闭井北口上水其山下出泉处亦甃为井莹彻

可鉴由泉西缘冈南上抵山半树木杂列可安𬺲席乃坐

饮数觥下出寺东行半里许抵化羊宫其东涧水出焉道

士引别支经流庖舍后炊时则接竹入水于釜由宫后南

行度一小涧陟冈其上平坦可数亩多桧束临涧水众然

众水八坐饮移时甚乐也何子有诗名

出宫门北望则嵯峨

九嵏诸山隐隐若黛耄傍去声山东行三里许抵重云寺南

向坐憩圭峰在前如人拱揖又东行七里抵栖禅寺即所

𭄆县亲志卷之之三十二

谓之堂者也盖姚秦时鸠摩罗什自西竺来尔时未有寺

也为树草堂译经其中其后建寺始定今名而俗犹呼为

草堂寺云寺基宏敞前殿壁书甚古西南隅为鸠摩罗什

葬塔有亭覆焉前朝诗刻嵌壁甚多独金赵闲闲公词翰

为盛明道先生诗注云寺在竹林之心其竹盖将十顷乃

今根椒尽矣独寺后银杏四株上薄霄汉亦百年外物也

薄暮何子诗发遗车春

诗既成索予和予老懒弗堪漫应曰当追赋之相

与大笑出门门处诸峰苍翠如画东南林薄中有唐圭峰

禅师葬塔其西南八峪数里为紫阁峰有瀑布有寺景特

绝其何子以公事未及夜二鼓回至县云

列朝诗集云敬夫德涵同里同居同以瑾党放逐渊东鄠

杜之间相与过从谈䜩微歌度曲以相娱乐敬夫将填词

以厚赀募国工杜门学按琵琶三弦习诸曲尽其技而后

出之德涵尤妙于歌弹酒酣以往刍弹按歌更起为寿老

乐工击节自谓弗如也万历中广陵顾小侯所建游长安

访求曲中七十老妓令歌康王乐府其流风余韵关西人

犹能道之敬夫渼陂集粗有才情沓拖浅率续集犹为冗

长李中麓云敬夫词曲新奇得元人心法王元美云敬夫

词曲与德涵齐名秀丽雄爽康大不如也评者以为不在

𭄆县新能卷之六三十三

关汉卿马东篱下大率康王皆工词曲而秦人推其诗文

以为一代宗匠乡曲之言君子存之而巳

名山藏云李东阳当国为清新流丽之词和平畅达之文

士林崇尚王敬夫九思亦学其体考选𢈎吉士契东阳意

遂得首选授翰林检讨及李梦阳起而倡古文辞九思一

洗旧习从之东阳以其文异巳出为寿州同知至则与州

人士评说古人辞州人士翕然乐向九思闲美风流不拘

礼节而谈笑有韵下及艳曲小令亦皆新奇工美极人情

之致

明史文苑传王九思字敬夫鄠人宏治九年

进士由庶吉士授捡讨寻调吏部至郎中亦以瑾尝谪寿

州同知复被论勒致仕海九觇同里同官同以瑾党废每

相聚沜东鄠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供优以

寄其拂郁九思尝费重赀购乐工学琵琶海𫼝离尤善后

人传相仿效大雅之道微矣

王检讨九思和杏村子游草堂之作五首云春日来看雨

后峰晓窟卧听寺前蠡笑将紫阁颃疑眺误作蛾眉翠归

空其嘉客同游此醉眠枕衾湿惹翠微烟晓来共觅仙人

掌爱杀苍崖瀑布悬其泠以钟磬隔云深乌鸟松衫入暮之

阴苍径共追蟾影步青鞋不觉露华侵其卷将丽句袖中

鄠县新志卷之六

回驮得南山马上来卧展华笺闲把玩却于枕上看崔巍

何物红尘破闷幽可人惟有看山游松篁满院先投寺

紫翠盘空一倚楼风外苏杨来暮鸟门前流水泛春鸥胸

中目着南山后小却人间百万邱

又南山诗因废业俊异亦蹇于

南山其崇丰水既材裨治诸士美之也

东自昔蕴灵有周辟痈于皇明兴作邑而墉维斯作邑以

经以营以辟学宫以造我髦士以需帝庸凵维斯学宫其

孰辟之师臣张子克动于微既久既隳既否斯熙爰有徐

令载兴载作𭸟我髦士搴繁孑硕八徐令徂矣岁月云迈

无百斯年有筑不坏有堂斯圮有草斯茇有令斯留不恫

不慨瞻之昧昧告之聩聩是用因循以极干废〇嗟废之

极𢞲其戚矣虞堂斯倾师离席矣青青子衿止无室矣履

迹息矣蒿莱殖矣行道啧啧为我心恻〇天启斯文佑我

鄠人康侯莅止怀保我小民小民攸乐既丰既𮒗既康既

廓其色沃若侯曰时我乃其有作〇乃作讲堂讲堂翼翼

乃作斋庑斋庑殖殖乃作肄舍肄舍戢戢乃作中门中门

仡仡乃作绘壁烂其有色〇学宫既成天降时雨我侯落

之考钟击鼓有蒲斯菹有鹿斯脯岂乐饮酒观者如堵𭸟

我髦士载歌载舞〇言言学宫既邃既新我候莅止其从

雹县亲

如云于乐泮水言采其芹明明我侯淑慎其身其德不爽

万福来臻〇言言学宫既新既邃我侯莅止有锵其佩于

乐泮水言采其芰明明我侯克孝克义克友克类万福攸

暨〇言言学宫我侯莅止𭸟我髦士载瞻载喜载趋载止

或问之经或质之史侯曰来尔尔究来归朱泗之涘〇侯

曰来尔维皇作士匪言用誉维才之需若搆明堂尔栋尔

榱若饬簠簋尔璠尔玙尔或匪玙亦徒只且〇学宫既成

侯心载宁会其政成入觐于京入觐于京天子是征是翃

是凭作耳目股肱士曰有诲言予小子是式是矜〇丰水

粼粼南山出云我侯于迈其车辚辚其旆央央其御侁侁

何以赠之点瑟回琴何日忘之山高水深章章十一

章章十句一

章十二句

何景明简王敬夫诗云杜曲花无数城南柳更重去天惟

尺五隔岁一相逄雨涡春陂水云开紫阁降好陪王学士

杯酒日从容

康海序渼陂集曰予观渼陂先生之集其序事似司马子

长而不屑屑于言语之末其议论似贾太傅而能从容于

抑扬之际至其因怀陈放守景情则出入乎风雅1骚

之间而振迅于开元天宝之若可谓当世之大儒斯文之

巨擘矣

雩县亲

王阮亭蚕尾集新城县新志序云以予所闻见前明郡邑

之志不啻充栋而文简事核训词尔雅无如康对山志武

功其他若王渼陂志鄠吕泾野志高陵韩五泉志朝邑乔

三石志耀胡可泉志秦赵浚谷志平凉孙立亭志富平汪

来志北地刘九经志郿张光孝志华其地率秦地其人率

秦人也故予尝谓前明郡县之志无愈秦者以其犹有黄

图决录之遗焉

阮亭又曰近世志书能文简事核训词尔雅无如康对山

之武功志次则王渼陂之鄠志吕泾野之高陵志韩五泉

之朝邑志乔三石之耀志胡可泉之秦志赵浚谷之平凉

志孙立亭之富平志张光孝之毕志皆秦人皆比美于对

山者

翁万达序渼陂续集曰漾陂续集者涘陂先生乖老之作

也先生齿德既高践履纯笃凡所酬应罔不协道若集中

叹禹夫之货殖善鹤夫之生农惜洒也之宦成戒渼也之

土木槩可见矣外则论学论师诸书牝晨孤儿诸吟陨霜

警火诸赋盖拳拳于希圣学古移风易俗之意也

康海序碧山乐府曰山人旧不为此体自罢寿州后始为

之其才情之妙可以超绝一世矣余往来鄠杜问苟有所

得则命童子汇辑之其声虽托之近体而其意则悠然与

雩则亲志

上下同流宕而弗激迫而弗怒读其曲想其意比之声和

之谱可以知其所怀矣

弇山堂别集史乘考误中山狼传撰自马左都中锡而杂

剧则出王太史九思以为讥献吉或云九思家藏亲笔极

称空同杂剧似别有指

明都御史长安何栋鄠县复额轻税碑今天下郡县各有

轻粮盖自边运存留之外额设以备灾患使轻则易输诚

我圣祖优恤民隐之重典也鄠有轻粮乾州折布八百二

十三石原额数也为鄠民之永赖云嘉靖乙卯冬关陜地

震渭南尤甚百姓以税负累诚之当道议以起运换鄠县

轻税八百二十三石权借一时非常例也鄠令彰德贾侯

许之迨丁巳夏鄠地被涝河水崩甚苦邑民吴世宝祁永

武时景焦良美等诉鄠灾伤督粮者令县查鄠轻粮恤灾

伤人户鄠之轻粮为渭南借去不复久矣时盟津陈侯来

知邑事刚明果断不畏强御兴滞补弊剔蠹革奸以安养

斯民为心尤于借税事激劝百姓求以必复四人遂结盟

舍其家事力于奔驰诉于巡抚比例诸州县通复轻税方

准行矣以渭南权豪故为之束阁者三年四人以予于鄠

寄有田粮诣予舍哭泣将如京陈情予悯其冤苦于抚台

陈方伯孟备道其故盖陈孟二公先为藩司督饷会悯其

诉又察见四人以死力争也方以轻粮准复矣自始倡议

至复税凡八年经抚按二司郡县申诉者殆无暇日鄠始

得原额之轻税云当时抚按行县立石仪门以杜后患永

为遵行至今未举予乖老林下鄠之轻粮予甚关心四人

恳求予言以乖后因道鄠令濮阳李侯下车以来清介不

污刚果自持均田肃清编审详允古循良吏也鄠之轻税

之复谅亦感陈侯之倡议悯四人之艰辛知衰朽之曲成

树碑之事关于鄠民至重所望于贤侯者多矣鄠之轻税

之权借尚有折布一百石在耀州之未复者尚有华阴县

红德仓重粮换鄠粟米黑豆轻粮三百石之可复者国初

原额巳定当道者任其那移久假不归有乖国法况所换

优运至重鄂民尤苦者也往往抚按言及兴革事宜今犹

未复诚若有待鄠四人诉之亦将有乖成之势矣所惜者

功亏一篑也李贤侯令鄠百姓为之属望云维尔鄠民建

立贞石并刻二侯之贤以告来者蜀巴陈侯冀石王侯继

盟津陈侯者经议轻税之复咸与有功亦为之附书云

明刘士龙游白沙泉记云泉莫胜于终南而鄠为最泉莫

胜于鄠而西南乡为最泉莫胜于鄠之西南乡而白沙泉

为最盖泉亦难言矣猊不难于澄而味难于甘神不难于

寂而韵难于恬惟白沙泉则具有之名如银而加湛味如

雩果亲忌

饴而加冽共奋而上涌者如汤沸如波腾其翻而沤泛者

如珠喷如玑跃溢而为流其清激而隽快者如哀玉出声

霜镗递响滋而为草其葱郁而浮动者如镜窥绿鬟风牵

翠带每风辰月夕晴曰雪朝或孤往或借游流连忘归率

以为常即人事纷错书债紏缠未有不极力摆拨而偷间

二至者也声色味俱佳耳目口皆适而深领之则肺肠都

濯魂梦亦清我辈受益于泉者多矣因与克甫商所以酬

泉者为泉加𧩅惜焉白璧砌而青玉阑母为顽石所辱也

瘿瓢汲而定牦贮母为秽器所亵也战茗取足于𩆪液漱

濯不得轻试也标格欲称其清容尘俗不得少著也又为

泉加黠缀焉芝兰丛种松竹环列而恶草不容托常木不

容荫也白鸥睡其旁朱鱼戏其中而俗禽不容浴凡鳞不

许泳也架筑无贵于华整盖头一把取足庇风雨而巳招

呼无及于猥杂识韵一人取足供笑语而巳泉主我宾我

歌泉答而泉之常清者不受溷常静者不及喧也泉受益

于我辈者亦不少矣是泉于我辈相遇交相益而相酬也

亦千百世一叚佳语也

又诗三首雨中坐沣河小桥云瑟瑟芦花冷逼秋秋溪浅

碧见沙洲冒寒携酒堪乘兴细雨偏宜一叶舟草堂寺云

一径穿云到草堂团蕉坐语对空王苍崖碧树供诗料白

腐青蔬换俗肠高观潭云飞泉千万道并注峰前来空山

瀑溅雨晴壑画喧雷尘虑应声破奇情逐响开低回未忍

去拂石卧苍苔

邑令刘璞云名宦自许君而下止两三人后岂无治行循

卓者如前令白应辉密谋捉诸回贼功不可泯尚俟久论

如马呈图申免灞夫贾待价力主条鞭吕仲信修河永利

皆宜尸祝恐久而忘故著于此又云乡贤自王冲而下百

年寥寥岂无其人现存诸君金质玉相可法可传尊例不

书孝行如曹环陈普举人段遇征亦未敢八志姑记之以

俟后贤

邑进士韩期维诗三首渼陂西亭云坐间竹色趁人来风

户云窗四望开最变多情天上雨久留客子到池台千

亩竹干碧落青池塘一见此君情倦来更醉陂头酒不数

猖狂阮步兵其又三阁楼同诸友雨中秋望云祗林楼阁

瞰平芜杯酒登临兴不孤忽尔星文聚百里萧然词赋凌

三都倚天户牖云来往浥雨峰峦色有无潦倒何妨人尽

醉高秋欹枕即蓬壶

明崇正七年春正月总督洪承畴率总兵曹文诏等先后

勦诸贼斩获甚众李自成张献忠败走盩鄠见纪事本末

崇正九年知县张宗孟创立团堡自志其事曰不伖莅任

十一

时贼𭁵遍三秦而鄠特甚野无所庇只得望城为归然民

之愚也寇逼门庭始跟跄奔蹶逃遁不及辄膏贼斧凄魂

号月燐火飞原举目遥睇寸肠几裂不禁泪霪霪下也乃

聚诸父老谕之与其望城为庇何不人自为庇建堡则人

自为庇矣首事于曲抱村亲与画批图形民皆踊跃争先

不日告竣复谕之练乡兵立团长设火器四乡相继版筑

纷起其制悉如曲抱村于是遍野皆城贼七过鄠而无隙

可乘民永赖以安诸父老相率请命其名不安因其首事

于西也遂繇西而南而东而北总其额曰永保安宁愿学

吾民世世倚之

张宗孟重建渼陂记云余任鄠时即有寇警于是四乡建

堡使民避贼锋去城西三里为陂头镇有高阜上为空翠

堂按其地可拒寇因建堡濬壕尔时匆匆未暇悉所繇来

丙子被诬去丁丑复为士民保留日夕计所为鄠衽席谋

几殚心血至簿书期会分争辩讼非予所难也巳卯𭁵稍

平余无复事矣春莫出游空翠堂询父老所繇来咸唏嘘

咋舌若不忍言者久之曰此渼陂故址也传闻唐杜工部

尝于是泛舟抵终南山麓时有陂在渼水之侧逮元人以

渼陂之鱼能治瘘因决陂取鱼陂之亡也迄今三百余岁

矣水落土出尽为稻垄惟渼水无恙仅留陂之一字与渼

水共存焉耳即其上故有堂亦倾圯莫识而空翠之额出

宋张今重当作创建而向之裁霞襚彩因风回荡菁葱掩映

百羽萃止啁啾弄喧者杳然无存矣余为之惋惜因鸠工

庀材相形度势移堡后古道于北百步外而高大之则渼

陂当年所决处也为桥以通往来桥北建武曲庙镇之堡

东建书院楼房三楹东西号房各三楹又东旧有文昌庙

亦更新之环濬鱼池阔五丈与堡壕通鲭鲤鳣鲔杂畜其

中置小船以利涉而资钓间植桃李梅杏榆柳松桧之属

数年后松涛篁韵相映参差不𭘜然旧胜之犹存乎堡前

造水磨一所从堡内居民之便宜引水入壕作金汤之险

则又不独选胜寻芳之是急也工成余当为之记余惟

公之迹以渼啵存非渼以借杜公以存也杜公诗行称

于唐兴致亦不浅所游𫐖纪其迹唐之后为宋而空翠堂

之创又为宋主今其时肢犹未决至昭代则陂决于元

空翠堂亦寥落就北矣法水瀯𭰁亘千古而常碧昔大历

会菖中平泉绿野奇逢之石履道之竹甲天下其园主人

矢曰后世有鬻平泉一片石即为不类然迄今亦杏不可

问矣余宁必是役之不朽万世哉前此留陂之一字与渼

水共存今兹之役庶几留斯记以志余综理之苦心

国朝河东贾观察镕号可斋渼陂杜工部祠堂记略云唐以

罪县新志卷之

诗赋取士而贤良方正之义衰房杜姚宋而下秉国钧者

寡刚正之风乏远大之器公以直谏忤旨流转陇蜀间郁

抑在下奔走困穷观其著述则忠君爱国皆发乎情止乎

礼义之言东坡所谓稷契自许信非虚语游历诸诗曲江

渼陂间为多余巡驿关中过鄠邑渼陂俯仰流连犹想见

公当时游息之地与岑家兄弟赋诗凭吊之槩低回徘徊

久之深悼公之遇惜其才高其志而窃谓其胜迹不可以

终湮也乃谋诸鄠令朱君君亦风雅士欣然有共襄之志

佘乃捐俸为之构堂数楹祀公其中朱君实经理之余乃

属其以时荐挨藻焉爰石以记之时康熙三十九年庚辰

七月望曰也

言令朱文卿渼陂创建杜工部祠记云巳卯春观察可斋

贾公以公事道经渼陂慨然想见唐杜子美先生泛舟赋

诗逸韵凭吊久之顾文卿而谓云子美先生当年游历此

地篇什吟咏不一而足其精神灵爽当且眷恋于此竟令

胜迹无存乎文卿揖而对曰自古有大功德于其地以及

名贤硕儒忠臣孝子节妒义天足篇百代矜式者乡邑咸

祠而正之以劝将来先生当唐天宝之乱位不过卑散问

关数千里奔赴行在至五平时则触时感事忧园变君之

义形诸楮墨一腔忠愤以变乎盟日月而泣鬼神故其足

害县亲武之四十四

虽所至后之人往往追公余芳建祠刻诗矧此地先生杖

历游见而宋令张公伋亦尝于其上为空翠堂今堂虽废

而址则存诚即其故址构堂以祀庶几远山拱翠碧水呈

波如睹先生丰采焉鸣泉水硙松韵竹声如闻先生啸歌

焉以表前贤则芳𫶛不坠以风后世则劝善有型视世之

敝所事以事无益縻有用之财以媚不经之鬼者得失不

有间哉观察慨然曰可归而遂捐俸四十金委某经营不

足者某倍以俸补成之其制为台五尺为堂三楹外缭以

垣涂之白垩也正芮王门外䈧坊共费钱凡百二十余贯

越三月而告厥成蔽纷手题扁联悬檐楹书片石置诸壁

间某念不可无记以识始末也于是本其缘起而碑之记舆

鸣呼工部之烈不显于唐史独以一念忠愤郁郁于

工倦倦于口千载下溯其流风遂至眷念无巳俎豆不忘

况于实建奠国安民之勋者乎后之观者亦可以观感知

欢矣

冯历序张正就正录曰择中语录纯粹以精良由其殚力

精究故能深入理窟有此实落学问也

邑征士王丰川心敬娄敬庵记云娄敬庵在县治东北可

五里许其创置始末今皆无能详考要之其地旧载山经

地志实称名胜而县称巨观为土人岁时报赛者则莫是

雩则十丑

庵若矣岁久就敝乡社耆老等鸠众力而补葺之咸诣余

请记余曰有是哉夫里巷忠厚之士素爱敬于乡党者一

旦观其室庐倾颓门径萧条尚且为之感慨欷歔今以八

村千百年共祝以庇庥捍患之神祠一旦听其倾圮曾无

人过而问焉其若仁人君子之议其偷薄也何且夫前代

益人国家有关风教者虽其一事之善一节之长往往俎

豆邦国崇之无穷娄侯以徙戌脱挽辂被裘而谒汉祖陈

建都之大计论敌情之叵测欲息肩边备则建议和亲欲

强固京畿则建议徙豪杰大家实关中虽律以古纯臣不

无权谲要结之訾而要之于保安汉家宗社休息当旧锋

镝余生之黎民其功至大其泽至渥三杰而外未容更让

一人也乃若其功成名就浩然长往直上继子房赤松之

游其亦庶几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明哲虽以萧曹韩

彭辈视之尚且不无愧色况灌绛而下乎葺祠永祀是亦

可励世之龌龊贪痴见利忘害知进而不知退者矣礼曰

有其举之莫或废也矧有当于崇功报德之义哉修而葺

之礼斯为当

酉峰氏曰余自乙未春应鄠尹悫斋汪侯之聘主明道书

院讲席是年冬侯谋纂修鄠县新志复以主笔委余辞之

不得今年丙申春二月二日侯率诸绅士开志馆于书院

定性堂前之东外别室延余编次焉余以主讲故未获专

心从事于斯迟至冬十有一月下浣始汇集成稿侯将阅

而付之梓焉其义例皆与侯面订分见诸篇而秉公采访

任劳无任怨者邑绅士张守府大谟陈守府自新杨孝廉

天相张上舍卓选王茂才秉彝校之者王上舍师和分校

而助予者书院肄业之县学生范寅张佩华骞齐嵋张怀

裕魏琅及武功县学生华有诗也

本书内容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