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admin2025-07-17 20:39:29 8000条浏览分类:世界杯直播网
此窟檐顶已坍,但梁枋栱柱尚存唐构,可以算作全国六唐构之一,弥足珍贵。
窟檐,是洞窟前依岩建造的洞窟木构外檐,是防止风沙雨雪损坏洞窟的保护性措施。根据现存石窟外岩壁上遗留的大量梁椽孔洞遗迹来推测,莫高窟约有三百个洞窟曾建造过窟檐,故文献中有描述窟檐栈道相接、整体外观蔚为壮观的记载。现存五座唐宋时期的窟檐均为三开间四柱,柱下有木悬臂梁挑出形成的栈道,以解决上层洞窟间的交通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洞窟的外观。
窟檐为单层,面阔三间,为横长方形。其结构是在洞窟通道前凿出平台为窟檐地面,平台前沿用木悬梁四道,挑出以承窟檐前的栏杆和栈道。四根窟檐柱竖在四根栈道梁的后尾上。柱高丈余,柱顶双层阑额。现栏杆、栈道、飞檐都已不存,仅存粗大的横梁、八角形的柱枋、直棂等构件。此窟由于建在悬崖最高处,后来栈道塌毁,后世人无法重修,也无法攀登,没有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前后室保存得都比较完好。
斗拱隐现
八角柱及重楣:
唐代木柱大都是圆形直柱,但汉至南北朝流行的八角柱仍有使用,只是从南北朝时的上大下小改为上下一律的直柱。楣即阑额,唐前期壁画、石刻上所表现的阑额都是上下两层,中间连若干短柱(蜀柱),在《明堂规制诏》中称之为“重楣”,但现存其他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都只用一道阑额,只在莫高窟的五座唐宋屋檐中见到实物,证明它的确存在,这应该和敦煌作为边陲,保存古制较多有关。在铺作层发展完善之前,补间铺作均不出跳,挑出的屋檐由柱头铺作承担,阑额所承受的荷载不大,主要作为柱列间的联系构件,中加蜀柱的重楣类似桁架,其连系支撑作用比一般单层阑额要大。不过在重楣已经简化为单层阑额的宋代,很多单层阑额仍用彩画画作重楣形,此即“七朱八白”。
此屋檐斗拱基本上只有一跳保存完好
唐代木构与古栈道残迹 相伴千年
这是敦煌莫高窟431窟的北宋窟檐,敦煌地处偏僻,技术更新慢,这座窟檐仍然使用了唐代手法,转角处大角梁用材较小,比椽子粗不了多少,而且是内高外低斜置,所以转角处几乎没有上翘。
第196窟位于九层楼南侧最上层,跑地面30余米,是莫高窟位置最高、面积最大的洞窟,也是保存完好的晚唐洞窟之一,主室为殿堂式窟形,中心设佛坛,佛坛上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几身晚唐彩塑。
(来源:安东老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