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有智慧

发布:admin2025-09-08 03:17:39 7581条浏览分类:世界杯日本爆冷

前言:在中国古代,众多富有智慧的思想均源于《易经》,这部千年流传的经典,至今仍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就说人生百态,即便是血脉相连的双胞胎,最终也会走向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双手紧握的来到这人世间,我们哭着,亲人笑着。相反,当离开这个尘世的时候,我们放下了一切含笑九泉,但亲人都哭着。还有,在婴儿时期,无论是哭泣还是欢笑,亦是握着拳头,然后慢慢长大就放开了;而在生命落幕时,都是双手张开,带着满足或者遗憾,最终告别尘世。

那么生为何握拳?死又为何撒手?这或许象征着我们带着斗志来到这人世间,经历了一生的曲折后,或满足、或遗憾地放手离去。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生长均遵从阴阳互动的原则。《道德经》也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体血为阴,气为阳,气血平衡,五脏六腑方能和谐健康。

人之初就像种子开始破土而出一样,婴儿出生,元气充沛,生机勃发。没人教婴儿需要生长努力,婴儿自然就会成长。这一切就像《易经》的初始卦象乾卦一样,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乾卦是六个阳爻,阳气暴涨。又如同半夜子时阳气升腾,一直到中午阳气消减。故此古代又称之为子午流注。婴儿在母亲腹中的孕育,虽然在有限的空间中,孕育着生命的起源和成长。但母胎中空间虽小,却是我们住过最好的房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紧握的双手就是紧抓生命的契机。成年后,这一习惯象征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奋斗。

人的一生经历年少、青年、中年直至老年,每个阶段都体现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阴阳的消长变化。最终到生命的结束,伴随着傲气和心气的消散,我们撒手而去……

所以我们平时说学会放下,但谁在人生的过程中真的放下了?只有到生命的尽头才是真正的放下,不放下也不行了,或者知足或者遗憾的放下了……人生就是没有圆满的!

《易经》告诉我们“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花满则衰,爱满则痴。”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黄泉预约客,又何必在意失与得。来时身不着片缕,去时亦无需忧愁。

兜兜转转在这人世间,无外乎为“名”和“利”。但来也空去也空,最终一切总成空!

我们世人每天都脚步匆匆,慌慌张张就是为了图碎银几两。

可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可保老人晚年安康,可让稚子入得学堂,可解决酱醋油盐五谷粮。偏偏就是这碎银几两,能免饥荒,能定安康,能解世人惆怅,也因这碎银几两,断了我们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让世人压弯脊梁,就是这碎银几两,让憧憬增添了彷徨,让世人忽视了月光,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满地月光入葬,却仍伴来世过往。一切的一切,万事皆有因果,万物总有轮回,我们握拳而来,最终撒手而去……

人生不可能圆满,我们都是尘世中的过客,只是来尘世间走一遭,这人间也不是乐土,富有富的苦,穷有穷的乐,何必过分执着得失。

只因我们从空无中来,也将归于虚无。在这场尘世的旅途中,我们握拳而始,撒手而终。《易经》的智慧与人生的轮回,提醒我们放下执着,理解生命的真谛。